会员风采 匠心 会员单位
我会副理事长单位中电熊猫:E脉相承,中国军事通信的开拓者
发布时间:2024-10-16 阅读量:880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电子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实施“135”战略的关键之年。站在中国电子成立35周年的历史新时点上,集团公司官微推出《E脉相承》融媒体报道,讲述中国电子人在长期奋斗中淬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今日带您走进《E脉相承》第五期之中国军事通信的开拓者。

肩负研发重任,履行强军首责

图片


讲述人 郭凤生

国家重点工程单边带接收机设计师,熊猫汉达劳模,高级工程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伴随着人民子弟兵冲破硝烟的步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序幕就此拉开。战争期间,前沿阵地和指挥所之间的通信联络保障至关重要,因而部队需要大批无线电通信装备和器材。


图片
为确保战场上部队的通信畅通,南京无线电厂(熊猫电子的前称,后军用通信业务独立组建熊猫汉达)临危受命,承担起试制71型电台(2瓦报话机)的重任。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台“功勋机”的诞生并非易事。由于外部封锁,产品配套十分困难,在不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唯有自力更生,才可破局。
“前线战事要得急,时间紧,又是首次生产报话机,完全没有可借鉴产品,一切工作从头做起。但是一想到这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哪怕困难再大也要上!”郭凤生回忆道,战场所需的通信产品不仅要求体积小、重量轻,还要防潮防震,此前没有生产过技术要求这么高的小型战术电台,几乎所有元器件都要工厂自己解决,大至外部的开关,小至机内的防潮剂,都需要独立研制、反复试验。
图片
历时不到半年的时间,71型电台(2瓦报话机)就初现雏形,之后在技术人员的反复攻关试验下,逐步发展完善,并广泛应用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咱们志愿军的无线电兵几乎没有不和71型电台打交道的。就连彭德怀同志也称赞我们熊猫军用通信产品在朝鲜战场上立了功。”郭凤生回忆道。

坚持追求卓越,提升核心能力


时代在发展,熊猫汉达追求卓越品质的步履也从未停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企业决定研发1.6千瓦短波单边带电台,它不仅功率大,而且性能稳定可靠,操作也十分方便,为了让电台的体积变小,技术人员将原来过大的两个玻璃灯泡电子管更换为一个金属陶瓷管,从而在体积上也实现了显著突破,重量也得到了减轻。

在试制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尤为关键。比如,技术人员以陶瓷骨架缠上纯银带来取代矩形铜管,来优化改进电感器。而为了适应单边带通信机的发展,技术人员还自行设计研制了当时属于空白的二级频率标准仪,包括1.6千瓦电台使用的频率合成器,也是在实践中一点一点探索研发而来。

图片

“1970年,1.6千瓦电台样机完成,之后我们不断改进提高,实现了自动调谐功能,产出的机器更受欢迎。”郭凤生回忆道,从1970年至1985年,1.6千瓦电台累计生产1637部,广泛装备陆、海、空(地面)三军以及许多重点工程中,并且在1984年,连同接收机一同被选为我国南极考察“长城站”的装备,由此登上了国际舞台。



推进技术迭代,实现创新升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为了改变我国军用通信设备的落后状况,周恩来总理提出实现军用电台半导体化的要求。企业坚定响应国家号召,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联合攻关。
图片
短短四十几天的时间,熊猫汉达便设计研制出全半导体硅2瓦电台。除此之外,还组织人力物力,积极投入了250瓦单边带电台及400瓦单边带电台的研制工作,先后为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各种短波通信设备,多次受到国家的表彰。
时间无言,见证了熊猫汉达为我国军用通信研发及生产作出的点滴贡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一路走来,熊猫汉达脚踏实地,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图片
回望来路,初心如磐。中国电子从研制生产71型无线电台,到实现短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军用移动通信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国之所需”,坚定不移履行强军首责,不断推动我国军事通信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电子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