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电子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实施“135”战略的关键之年。站在中国电子成立35周年的历史新时点上,集团公司官微推出《E脉相承》融媒体报道,讲述中国电子人在长期奋斗中淬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今日带您走进《E脉相承》第五期之中国军事通信的开拓者。
肩负研发重任,履行强军首责

讲述人 郭凤生
国家重点工程单边带接收机设计师,熊猫汉达劳模,高级工程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伴随着人民子弟兵冲破硝烟的步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序幕就此拉开。战争期间,前沿阵地和指挥所之间的通信联络保障至关重要,因而部队需要大批无线电通信装备和器材。


坚持追求卓越,提升核心能力
时代在发展,熊猫汉达追求卓越品质的步履也从未停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企业决定研发1.6千瓦短波单边带电台,它不仅功率大,而且性能稳定可靠,操作也十分方便,为了让电台的体积变小,技术人员将原来过大的两个玻璃灯泡电子管更换为一个金属陶瓷管,从而在体积上也实现了显著突破,重量也得到了减轻。
在试制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尤为关键。比如,技术人员以陶瓷骨架缠上纯银带来取代矩形铜管,来优化改进电感器。而为了适应单边带通信机的发展,技术人员还自行设计研制了当时属于空白的二级频率标准仪,包括1.6千瓦电台使用的频率合成器,也是在实践中一点一点探索研发而来。
“1970年,1.6千瓦电台样机完成,之后我们不断改进提高,实现了自动调谐功能,产出的机器更受欢迎。”郭凤生回忆道,从1970年至1985年,1.6千瓦电台累计生产1637部,广泛装备陆、海、空(地面)三军以及许多重点工程中,并且在1984年,连同接收机一同被选为我国南极考察“长城站”的装备,由此登上了国际舞台。
推进技术迭代,实现创新升级


来源 :中国电子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