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分话蝶语 童心共筑生态梦
活动现场,生态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以“金陵寻‘虎’——倾听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专家从中华虎凤蝶那独具特色的翅膀花纹、精巧的体型等形态特征切入,深入细致地剖析了其食性偏好、独特的活动规律等生活习性。同时,专家详细地介绍了中华虎凤蝶在国内的分布范围,特别强调了它作为南京代表性动物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使孩子们对这一本土珍稀物种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由于蝴蝶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其生存状况就如同生态环境的精准“风向标”,能够直观而准确地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专家从宏观的生态系统平衡和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出发,全面且深入地阐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稳定食物供应、维持优良空气质量以及保障生态系统稳定运转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体验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让青少年们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过程中,扎实地掌握了生态保护知识,显著增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学雷锋,促节能
活动伊始,科学老师从历史背景、核心内涵到当代实践等多个维度深入解读雷锋精神,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到,雷锋精神不仅仅局限于助人为乐,更包含着忠诚于党、热爱人民、勤奋敬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丰富内容。并通过讲述雷锋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将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融入到节能减排的实践中。之后,老师用生动的案例和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可以采取的环保行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参与问答,现场气氛热烈。在制作重力小车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友谊,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喜悦。
本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成长的平台,更在社区内营造了浓厚的节能减排氛围。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制作重力小车,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学雷锋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体验帮助他人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喜悦。
冲上云霄・我是小小飞行家
科普老师引领大家探索航空领域的奥秘,详细介绍了从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到现代各类飞机的演变历程,并抛出“飞机如何起飞及起飞条件”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求知热情。随后,科普老师借助生动的动画演示与有趣的现场实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伯努利原理,清晰阐释了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入剖析飞机的起飞原理,让同学们对升力、重力等力的相互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
随后,在实践环节,老师耐心指导孩子们制作电动自由飞机。孩子们全神贯注,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真完成每一个步骤。制作完成后,他们满怀期待地来到活动室大门口进行试飞。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飞机成功起飞,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
给地球一列春天的火车
活动伊始,科普讲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青少年介绍了世界地球日的重要意义,随后,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基本特性,以及磁铁在磁悬浮列车等环保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导青少年思考科技在地球环境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便是备受期待的列车手工制作环节。青少年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连接电路、拼装小车等步骤,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列车模型。在为列车安装动力系统时,青少年们灵活运用刚刚学到的磁铁知识,借助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成功让列车“跑”了起来。不少青少年还为自己的列车添加了富有春日气息的装饰,将列车打造成一个个流动的“春天画卷”。
蔚蓝书境,生态悦读
活动以绘本共读《你好,地球》为起点,用一场星际童话,向孩子们揭示了最朴素的真理:我们脚下这颗看似普通的蓝色星球,实则是宇宙中不可替代的珍宝。这部绘本通过外星访客的探索视角,将地球环境的价值具象化为一场奇幻冒险,让儿童在趣味阅读中建立环保意识。
活动绘画环节,孩子们被分为两组,一组以“理想海洋”为主题,用绚烂的蓝色、绿色描绘出心中那片健康、生机勃勃的海洋,海豚跃出水面,珊瑚礁五彩斑斓,每一笔都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另一组则聚焦“危机海洋”,用灰色、黑色勾勒出被污染的海洋景象,塑料垃圾漂浮,油污蔓延,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环境现状的忧虑与反思。两幅画作并置,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最后,孩子们利用环保材料,亲手制作出一只只憨态可掬的“蓝鲸”。通过这一过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简单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海洋生态的脆弱性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紧迫性。蓝鲸作为海洋生态的象征,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海洋环境的健康与否,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心中种下了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种子。
玩转科学,童享欢乐
活动通过引导社区青少年亲手制作化学、人体、物理三个主题小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度感受科学的魅力与奥秘。在化学实验中,青少年化身小小化学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将高锰酸钾药片溶于水,溶液瞬间变为紫色,接着加入碾碎的维生素C搅拌。随着搅拌,紫色溶液逐渐褪色,直至清澈透明。惊叹声中,老师讲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并带领大家反复实验。
人体肌肉模型实验中,孩子们手持绳子、图纸和双面胶,化身解剖学家。他们按步骤将绳子固定在模拟骨骼的图纸上,拉伸绳子模拟肌肉收缩。当模型“手臂”随绳子拉伸而弯曲时,孩子们兴奋地交流成果,直观理解了肌肉运动原理。物理道闸模型实验同样精彩,青少年们化身工程师,用小颗粒积木组装模型。当亲手制作的道闸模型通过摇杆顺利升降,现场掌声不断,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物理原理的应用魅力。
此次科普实践活动中,青少年们全程积极参与,亲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五彩幸福港 科技零距离
活动现场人气爆棚,精心设置的科技设备体验与趣味科普实验两大板块,成为社区居民们探索科学的 “热门打卡地”。在科技设备体验区,VR 元宇宙体验设备凭借动态场景渲染技术,让参与者仿若置身宇宙飞船,以第一视角穿梭星云、探秘行星;3D 打印笔创作体验区,居民们发挥奇思妙想,将平面创意转化为立体模型;触摸发电体验设备则通过生物电感应原理,直观展示生物能向电能的神奇转化,引得众人惊叹连连。
“一起动手做实验”环节同精彩纷呈。科普老师现场指导,带领大家动手实践。操作“吹风机悬浮球”时,社区居民们亲眼见证流体力学中流速与压强的奇妙关系;“超级空气炮”利用压缩空气瞬间释放原理,产生强劲气流冲击,带来震撼的物理现象体验;“颜色变变变”实验中,通过调配红、黄、蓝三原色,新色彩不断诞生,让参与者领略到色彩世界的奥秘。随着正午阳光洒落,活动圆满收官。本次活动不仅让科技融入生活,更在社区播撒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科学心魔法,六一趣成长
活动伊始,充满欢乐氛围的热场小游戏迅速点燃现场气氛。在 “科学知识快问快答”游戏中,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抢答,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声笑语。在“酸碱彩虹情绪瓶”环节,孩子们化身为小小化学家,亲手操作实验。他们将指示剂分别滴入白醋和小苏打溶液,见证溶液从红色到紫色、再到蓝色的奇妙变化。社会工作者巧妙引导,将溶液的酸碱性与情绪状态相类比,生动讲解代表“酸性情绪”“碱性情绪”概念的事件,带领孩子们探讨如何像中和酸碱溶液一样调节自身情绪。“火山爆发能量站”则将活动推向高潮。当孩子们把小苏打和柠檬酸混合,看着“火山”瞬间喷发,红色的“岩浆”喷涌而出时,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社会工作中借此契机,将火山喷发与压力释放相联系,深入浅出地讲解压力积累与释放的原理,引导孩子们思考日常生活中压力的来源,鼓励大家分享各自独特的压力释放方法。
这场融合科普与心理疗愈的特色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触摸到化学的神奇,更通过具象化的实验现象搭建起理解情绪的桥梁,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面对成长困惑时理性思考与积极调节的能力。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儿童节。
来源:学会STEM教育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