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知 学会动态 前沿资讯 分支机构动态
《工程能力评价通用规范》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19-10-30 阅读量:616

10月30日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人才中心)牵头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十家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联合制定中国科协工程能力评价通用规范》(以下简称《通用规范)正式发布,以团体标准的形式规定了工程能力评价所涉及的评价授权、评价标准、评价程序,以及工程会员核准与注册、管理与服务、自律与监管等相关要求。《通用规范》的发布标志着工程能力评价工作有了基本遵循,开展工程能力国际交流有了对标文本进行工程能力国际互认有了谈判筹码,意味着建立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能力评价体系迈出了第一步。

2003年,中国科协开始探索专业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有关全国学会积极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点,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工程组织合作,但由于我国工程师的法律缺失、制度体系、组织架构和评价标准等与国际工程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地区)注册工程师制度不接轨,互认探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解决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工程师资格互认的难题,2018年中国科协正式启动工程能力国际互认工作。在党组书记处领导下,在国际联络部指导下,人才中心总结了前期探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研判提出将研制国际实质等效工程能力评价标准作为推进工程能力评价和国际互认工作的抓手,以标准实质等效“小切口”来写好工程能力国际互认的“大文章”。在标准研制过程中,人才中心坚持对标国际、协同推进和同行评议,研制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是坚持对标国际。通用规范研制伊始,人才中心将国际实质等效作为基本原则,对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国际工程联盟(IEA)、欧洲工程师协会联合会(FEANI)、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等国际组织的工程师认证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东盟特许专业工程师评定声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程师(APEC工程师)》《亚太(APEC)工程师&国际(IPEA)工程师》内容框架进行了认真剖析,从教育经历要求工作经历要求、能力素质要求、持续职业发展要求以及评价流程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掌握有关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地区)工程师评价标准流程的实质和内涵,为通用规范的国际实质等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协同推进。人才中心组建了由10个全国学会(协会)、5家企业和3所高校的专家组成的研制团队,整合了学会、企业、高校资源,调动了社会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标准研制工作。通过组织研讨活动、专家远程咨询、正式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了教育界和工程界、以及有关行业和领域专家的声音,在反复研讨和充分沟通基础上文本先后经过5次重大修改,逐步达成共识,形成通用规范送审稿(初稿)。

三是坚持同行评议。为保证《通用规范》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评价标准能接轨、可比对,人才中心对《通用规范》进行了国际实质等效评估。国际联络部向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南非等7个国家工程师征求了意见,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55条,人才中心联合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国际专家意见进行了分类汇总,逐条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完善。同时有针对性地将《通用规范》与泰国、英国、IEA、APEC、东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工程师评价标准进行了逐条比对,理清了《通用规范》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评价标准有关工程师能力素质要求的对应关系。

2018年10月9日-16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对《通用规范》进行了函审,并按照专家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报批稿。10月30日,在完成所有程序后,《通用规范》正式发布。

行百里者半九十。《通用规范》的发布,为评价标准国际实质等效和工程师资格互认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工程能力国际互认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用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方能不负使命。

附件:工程能力评价通用规范

来源: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