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深水大直径钢管桩‘打-承-韧’理论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14
阅读量:33
2025年10月11日下午,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由东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温州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海洋与深水大直径钢管桩‘打-承-韧’理论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长朱晓蓉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王景全教授担任此次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组长,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常务副会长钟建驰正高级工程师、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大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王环玲教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南京理工大学王振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高洪梅教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专家担任评价组组员。
评价专家听取了东南大学戴国亮教授的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查看了项目现场。经质询和讨论,评价专家组充分肯定该科技成果,认为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以海洋与深水大直径钢管桩在复杂环境海域建设与安全长期服役为背景,围绕“高效打入-科学承载-韧性控制”目标,通过采用贯入全过程数值分析、屈曲多因素耦合判定、变量常数化降维与传递矩阵通解、复合基础抗震与加固等手段,对桩锤匹配、安装效应、服役期承载性能与韧性提升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1件(含国外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9件,出版专著1部,主/参编规范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该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厦门第三东通道工程、马尔代夫IFUFEN海上酒店、三峡青口盐场渔光互补光伏项目等百余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来源:学会地下与基础工程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