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
持续发力的创新发展
千面万面
赋予了南京大气包容的城市性格
悠久的文脉底蕴
滋养着城墙脚下的南京人
持续发力的创新名城建设
也让现代城市之光愈发璀璨迷人
顾树荣 摄
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赋能城市
6月5日,科技部在南京组织召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致辞。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主持会议,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作交流发言,江苏省副省长齐家滨出席,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参加。
6月5日,科技部在南京组织召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王志刚指出,十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创新型城市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支撑区域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等方面,创新型城市发挥出重要作用,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践中,各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强化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科技创新摆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战略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坚持狠抓落实,把规划、理念、思路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平台、政策上,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策服务和环境营造,在探索各具特色差异化的创新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涌现出南京、西安、成都、武汉等一批标杆城市。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王志刚强调,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创新型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把创新型城市作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要强化目标导向,做好新时期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要强化任务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等明确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创新型城市要结合自身条件,发挥科技创新的长板效应,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开放合作等方面谋好篇、布好局。各省级科技管理部门要把城市科技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资源配置,加强政策指导,做好服务保障。
吴政隆在致辞时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向科技部和兄弟省市长期以来对江苏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江苏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奋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努力在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创新决定城市未来、引领未来城市。我们将以推进会为新契机,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切实抓好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体制改革、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激励、创新服务完善、创新投入带动、创新生态营造等重点工作,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努力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作交流发言。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韩立明在交流发言中说,近年来,南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部署,推动创新名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主要抓了几方面工作:1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创新制度供给;2打造重大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3组建新研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4打造科创森林,做好“三棵树”文章;5优化创新空间,促进城市更新赋能创新创业;6深化开放创新,打造资源集聚强磁场。
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牢牢把握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必须全面激发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驱动合力,必须积极走好发挥城市比较优势的现实路子,必须注重强化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的持久保障。下一步,南京将突出目标引领,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突出特色塑造,全力抓好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任务;突出改革驱动,着力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南京力量。
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作交流发言。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会上,李明远交流了西安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牵引,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速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做法和体会;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作交流发言。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王凤朝介绍了成都市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政策叠加优势,着力建设西部创新高地的经验;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作交流发言。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程用文交流了武汉将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逻辑起点,推进创新发展的做法和成效,以及依靠科技创新抗击疫情的深刻体会。典型城市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在与会代表中引发强烈反响。
徐南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各创新型城市要认真学习领会此次会议精神,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自身优势领域发力,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科技部有关司局、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管理部门、国家创新型城市80余位代表以及在宁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代表参加了会议。全国其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全体会议后,部分与会代表聚焦新阶段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组研讨,并考察了秦淮硅巷国际创新广场、江宁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南京市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及金服平台等。
南京是国家创新型城市,也是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近年来,南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持之以恒推进创新名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科技部发布的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南京居第4位。王志刚对南京近年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优化创新治理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在宁期间,王志刚深入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进行调研。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王志刚详细了解研究院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听取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介绍。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王志刚详细了解研究院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听取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介绍,希望研究院坚持研发就是产业、技术就是产品的理念,紧盯市场需求,围绕关键环节,用好市场机制,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南京新研机构南智光电展台前,王志刚了解新研机构的运行模式,详细询问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等情况。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新型研发机构是南京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在新研机构南智光电展台前,王志刚了解新研机构的运行模式,详细询问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等情况,随后听取了南京新研机构整体发展情况汇报。
他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要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加快把新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南京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工作基础,希望能更好总结经验,继续大胆探索,努力在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激发创新活力上闯出一条新路。
紫金山实验室
在紫金山实验室,王志刚参观展厅。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在紫金山实验室,王志刚参观展厅,详细了解实验室近年来在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并就有关问题与科研人员深入探讨。
他强调,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要按照“四个面向”要求,强化目标导向、场景驱动,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性部署、体系化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作出更大贡献。南京是科技重镇,希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服务、保障作用,把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领军型企业等科技力量整合起来,组织开展协同攻关,不断提升资源配置和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王志刚详细了解实验室近年来在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会议选在南京召开有特殊意义
交流推广经验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部将这次会议选在南京召开有其特殊重要意义通过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实地调研等交流南京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南京力量。
顾树荣 摄
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