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3日,为巩固日本京都“2015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交流成果,加强与国际工程师组织联系,应江苏省工程师学会邀请,由12位资深技术士组成的日本技术士会近畿本部(IPEJ-KNK)访问团来到江苏进行正式交流访问。访问期间,作为第七届江苏省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活动之一,日本技术士会对接座谈会暨日本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南京成功召开。
日本技术士会(IPEJ)是根据日本技术士制度设立的公益法人机构,从1951年设立至今,拥有一万四千多名活跃在日本产业界的技术士会员。他们都是在科技技术方面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高度应用能力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覆盖了包括机械、船舶与海洋、航空航天、电气电子等在内的21个技术门类。IPEJ-KNK是其八个本部之一。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缪昌文院士出席日本技术士会对接座谈会暨日本前沿技术研讨会 (刘成贺 摄)
1日抵达南京后,IPEJ-KNK访问团首站来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访问团参观了“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馆”,了解了江苏产业科技最新发展成果。当天下午,日本技术士会对接座谈会暨日本前沿技术研讨会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缪昌文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何利文分别致辞,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科技助理、科技合作处处长尹睿,江苏省环保厅原副巡视员、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原秘书长许纲熙受邀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相关工科省级学会理事长或秘书长、省工程师学会理事单位代表、市级工程师学会代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代表等。
在研讨会环节,IPEJ-KNK中国研究会会长、访问团团长掛田健二、长野恒巳、现就职于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日本关西光科学研究所的土田昇3位技术士代表分别以“工匠精神”、“日本长期能源政策与技术”、“放射线利用技术最新动向—癌症治疗技术”、“使用行走功能分析技术的免动力源自进式支架”为题进行精彩的特邀报告,展示和推介日本目前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促进中日双方在工程技术、人才和项目等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未来科技的发展。关于近年来国人关切的“工匠精神”,日方报告人掛田健二指出,工匠精神的最基本理念是“工作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坚信如此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断提升自己。每个报告均有对应领域的参会代表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日方报告人一一给出解答。
2日,IPEJ-KNK访问团来到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之一的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参观交流。该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是CEC的核心企业成员之一。旗下有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专业公司,其中上市公司两家,核心产业涵盖液晶显示、智能装备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是我省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代表性企业。中电熊猫集团投资发展部总监王平,华东科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魏彬等出席交流活动。
当天,访问团参观的中电熊猫集团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是全球首次使用金属氧化物(IGZO)技术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生产出的液晶面板每片厚度仅0.3毫米,可做大尺寸电视机显示屏,也可做平板电脑和手机屏幕,分辨率远超Iphone6Plus手机屏幕,色彩绚丽,触屏识别更精准,同时续航能力也达到原先的5至10倍。结束参观后,访问团代表与中电熊猫集团进行交流,中电熊猫集团王平总监表示,未来借助IPEJ-KNK这一平台,中电熊猫集团将用开放的态度广泛接纳专业技术人才,以灵活的方式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
3日,IPEJ-KNK访问团到访另一家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亨通集团。该公司是服务于光纤光网和电力电网及网络建设运营、金融服务、资本投资、产业互联网等多元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是中国光纤光网、电力电网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与网络服务商。亨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王永忠、亨通集团运营管理中心总监(精益总监)蔡显勇等出席交流活动。
IPEJ-KNK访问团参观亨通集团展厅
蔡显勇总监介绍,作为江苏民营企业的代表,亨通集团成立至今已有25年,以通信和电力为核心产业,创新成果应用于现代国防、海底通信工程、特高压智能电网、高速轨道交通、新能源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布局物联网建设,向管理信息化、工厂智能化、制造精益化企业转型,致力于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制造全球品牌。王永忠副主任表示,亨通期待未来与IPEJ-KNK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学习和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
经过长达半年的精心策划,日本技术士会近畿本部(IPEJ-KNK)访问团到访江苏正式交流活动圆满结束。未来省工程师学会将整合国内及国际工程师资源,密切联系IPEJ-KNK,在加强交流和增进了解的基础上,搭建连接国内外工程师的桥梁,持续服务会员单位发展,促进江苏科技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蔡宗雅
责任编辑:沈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