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报道 科学知识 江苏少年工程院
落实“双减”任务,在“江苏少年工程院”跟着大院士争做“小院士”
发布时间:2021-09-14 阅读量:863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工程师学会专家、学校校长……99日上午9点,南京一中校园里,一场关于如何培养江苏少年工程院”“小院士头脑风暴正在展开。围绕课程体系、评价方法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对于小院士的培养思路越来越清晰,也找到了一条在双减大背景下,培养素质全面学生的另一条路径。

  今年628日,江苏少年工程院在南京一中正式揭牌。这一面向青少年打造的高端科技创新学习平台,从成立起就备受关注:由江苏省工程师学会与南京一中共建;首任院长由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工程师学会理事长缪昌文担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担任顾问;拥有豪华的导师团队,计划3年聘请100位院士走进校园开讲。

“高中阶段能够接触到这么多大师,是学生们的幸运,对于激发他们对探索工程领域的兴趣,引导他们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具有积极意义。”一位高一新生的家长这样说为了实实在在培养一批“小院士”,江苏少年工程院的各项工作正在不断推进:江苏少年工程院工作条例正式拟定这个暑假,南京一中首个“崇文少年班”正式成立,课程体系、评价方法也已出台。  

“‘小院士’培养共有三类课程,包括通识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通识类课程采用讲座、授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实践类课程采用参观、调查、实验、考察、跟岗、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研究类课程需要学生组建团队,围绕真实的问题进行研究,在专家、院士的指导下形成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江苏少年工程院秘书长、南京一中副校长陆芷茗说,最终将由院士进行答辩,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评选出“小院士”,所有这些课程将在新学期陆续启动,整个培养过程将持续23年。

  江苏少年工程院成立的初衷,是希望结合新课改,整合教学资源,让我们的课程和课堂教学能适应甚至回应国家的教育战略方向,在青少年中发掘有科学家潜质的学生。江苏少年工程执行副院长、南京一中校长朱焱说,“按照以往的培养体系,有些具有科学家潜质的苗子,因为没有适合他们成长的土壤,最后发展被限制了。江苏少年工程院是普通高中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背景下对育人路径的务实求索。”

  省工程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苏少年工程院副院长许钧说:“这些年,我国工程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但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创新思维方式和对工程技术的崇尚很有必要。”其实,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南京一中一直在探索。今年5月,该校开通了“院士1课堂”,让学生们在科学大师的引导下树立创新志向。记者在课程表上看到,饶子和、武向平、欧阳自远等多位院士已经走进校园,和学生们面对面。“我对欧阳自远院士的那堂课印象深刻,他讲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2021届高三毕业生龚文滕说。

  而早在2014年,南京一中就成功申报《普通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研究》国家课题,通过建设物理、地理、生物3个省级课程基地,开设多元化的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018年该校学生获得国际太空城市设计挑战赛中国区总决赛冠军;OM社获得第39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二等奖。2019年,该校机器人队夺得第28届世界中学生机器人挑战赛亚军。2021年该校高二学生王昊天荣获“海亮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决赛金奖第一名。

  朱焱说:“未来,江苏少年工程院将整合科学、科技、工程教育等资源在一中落地并辐射全省,给全省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为‘新课改’助力,也是拓宽学生视野,落实‘双减’任务的一项重要行动。另外,我们也会在全省广大青少年中,遴选、发现、培养、评价有创新素质、科学素养突出的青少年,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激励青少年树立创新志向。”  

  



作者:南报融媒体记者 钱红艳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